特别声明: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疗法请到院面诊专家。
挂号热线:0871-68072800
医院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滇缅大道2696号
门诊时间:8:00-17:30(节假日不休)
滇ICP备16004067号 云卫网审〔2013〕第057号
来源:昆明帕金森医院 阅读:8人
1817年英国外科医生帕金森发表了《简论震颤麻痹》,最先报道“震颤”病症(即帕金森病),今年是该报道发表200周年,也是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(每年的4月11日)设立20周年,谨以此文纪念帕金森对医学发展所做的贡献。
公元1912年,美国传记作家罗特利在《约翰·霍普金斯医院公报》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其标题翻译成中文为《在英国出生、在英国成长,被英国和世界(人们)遗忘了的詹姆斯·帕金森的命运》。罗特利提到的詹姆斯·帕金森就是1817年最先报道“震颤”病症(即帕金森病)的詹姆斯·帕金森(James Parkinson)。
但是,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帕金森被遗忘了呢?这得从他所生活的年代说起。
帕金森1755年诞生于英国伦敦。读完中学后,帕金森即在父亲的诊所做学徒,20岁时进伦敦医院附设医学院学习了半年。1784年,帕金森获得外科医师资格。之后,他陆续聆听了英国解剖生理学家、实验外科先驱约翰·亨特的一系列医学讲座,并用英文速记法记录了亨特的讲授内容。这些速记内容后来被帕金森的次子、外科医生约翰·帕金森整理编成《亨特的经验谈》一书,于1833年出版。
帕金森在多年的行医中,遇见到6名身体某些部位不自主节律性震颤的患者,他称之为“震颤麻痹”。他对这些50岁以上患者的症状进行总结后,于1817年发表了《简论震颤麻痹》。在这篇论文中,他把患者的症状归纳为4方面基本特征:一是患者在静止时,身体某些部位不自主节律性震颤,最先往往发生在手指,一秒钟颤抖约4~5次,他称之为“搓丸子”状;二是肌肉张力增高,逐渐演变为肌肉僵直乃至萎缩,发生在面部则呈现表情凝滞,眨眼次数明显减少,整个面容宛似面具,后来被学者称为“帕金森面具”或“帕金森面容”;三是走路时迈步不大,只能步子小而快地拖步,同时头颅摇晃并向前倾,呈现“慌张步态”,躯体肌肉僵直,难以坐下和起身,躺平后难以翻转身体;四是身体平衡失调,体位不稳定,常易跌倒。其他症状还有:手指不能握物,写字与系鞋带困难;面部与口腔肌肉张力增高,影响张口与闭口,常流口水,咀嚼食物困难等。
实际上帕金森症古已有之。帕金森本人也说到,古希腊、古罗马及其他一些的早先医学文献已有若干记述。在我国现存的古代文献中,也保存着若干有关“人体颤抖和摇晃”症状颇为生动的史料。
然而,帕金森在1817年归纳总结的“震颤”病症报道发表后,在颇长的一段日子里,并没有引起医学界的关注。究其原因,可能是因为在帕金森生活的那个年代,人们的寿命普遍不长,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“震颤”患者不常见,且帕金森报道的病例只有6例,加上他当时知名度不高,这些因素导致帕金森被西医学界所遗忘。
直至19世纪60年代,享有法国“神经病学之父”尊称的让·马丁·夏尔科对帕金森报道的“震颤”病症进行了研究考察,作了一些补充,并在1877年将帕金森所报道的病症命名为“帕金森氏病”(又译为帕金森病等)。
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慢性变性,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。此病的诱发因素多认为与家族遗传、年龄老化、环境与空气污染、食物污染等有关。帕金森病至今还没有特效药,因此,尽可能避免诱发此病的一些因素如食物污染等至关重要。对帕金森病患者,除一般对症治疗外,重要的措施是通过细致护理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能力,延缓病情发展。近年有文章介绍,辅导帕金森患者打太极拳、跳“探戈舞”,能帮助患者改善身体平衡机能。
20世纪50年代以来,帕金森病逐渐引起不少的医学界、卫生部门等的重视。1957年,联合国建立了“帕金森病基金会”。1992年欧洲若干组织成立了“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”,该协会在1997年建议把帕金森诞生的4月11日定为每年的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,以推动对帕金森病的研究及防治工作。
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,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,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相应增高。而明确帕金森病的病因、消除帕金森病的诱发因素、研制防治帕金森病的特效药,还有赖于全人类的重视和医学界的努力。
自助预约挂号平台
SHANGHAI BLUE CROSS BRAIN HOSPITAL SELF-HELP REGISTR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