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抑郁症 > 治疗 >

抑郁症的药物及物理治疗!

来源:昆明帕金森医院 阅读:8

临床实践指南基于来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的循证学证据,旨在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。然而,不同机构所发布指南的推荐建议往往并不一致,对临床医生造成了困扰。
 

2017年,Parker等对现行双相障碍指南进行了回顾,发现各路指南存在显著的不一致。作者指出,对指南影响更大的不是证据本身,而是对证据的解读。
 

一项今年3月25日在线发表于Acta Psychiatr Scand(影响因子 6.790)的综述中,Parker等将目光投向了精神科另一类常见病——单相抑郁障碍,共纳入了来自12所权威机构的23篇抑郁实践指南,对这些指南有关药物及物理治疗的推荐进行了比较。
 

结论

总体而言,不同指南针对抑郁症药物及物理治疗的推荐一致性并不高:

▲ 药物推荐等级:绝大部分指南明确推荐SSRIs(以及SNRIs、米氮平及安非他酮)作为一线治疗药物,此后治疗选择逐渐扩展至TCAs及MAOIs等二线或三线治疗。部分指南中,TCAs及MAOIs治疗重度抑郁的优先级获得提前。
 

▲ 抗抑郁药联用:不同指南的推荐差异很大,所有特定抗抑郁药组合的支持性证据均有限。
 

▲ 增效治疗: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及锂盐的证据最为充分,其他增效治疗手段也有提及。
 

▲ 巩固/维持治疗:最短为4个月,但大部分指南推荐临床治愈后巩固治疗6-9个月。
 

▲ 神经刺激治疗:电休克是各大指南推荐最为一致的神经刺激治疗,尤其是急性期治疗中用于症状严重或伴精神病性特征的患者。然而,针对电休克之外的其他神经刺激治疗,各指南的一致性很低。
 

此外,针对抑郁障碍的其他亚型(如恶劣心境)等,各指南的一致性同样很低。

作者认为,考虑到抑郁障碍的循证学指南均基于来自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,不同指南的差异如此之大令人意外,提示指南编写者的临床观点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其他人都在关注

自助预约挂号平台

SHANGHAI BLUE CROSS BRAIN HOSPITAL SELF-HELP REGISTRATION

姓名

手机

时间

病情

  • 昆明南大脑科医院 | 版权所有